眼药,老百姓都知道它是用于治疗眼疾的,有些眼药也是居家百姓必备之药,不过可不要低估了它的作用,小小眼药可有大作用呢!本人在多年的临床中总结了一些小经验,现就眼药在眼科疾病以外的医疗作用,简介如下:
一、防治感冒:当出现鼻痒、咽痛、打喷嚏,或与感冒人群密切接触时,可用抗病毒眼液(如利巴韦林眼液)和抗菌眼液(如氧氟沙星眼液)各1支,交替滴鼻1次,约相隔2—3小时,晚上临睡前再滴鼻1次,使用2次就可有效预防感冒,一般患者一日便可痊愈。这是因为普通感冒患者鼻腔内病毒或病菌大量繁殖,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,分泌物增多而致鼻塞、流涕、咽痛等不适,利巴韦林主要是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,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,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。喹诺酮类药对细菌的DNA合成有特殊的阻碍作用,有广泛的抗菌谱,鼻粘膜血管丰富,用药后易吸收,局部药物浓度高可迅速见效。
二、治疗慢性鼻炎及慢性咽炎及慢性鼻炎:用抗菌类眼液(如利福平)和喹诺酮类眼液交替滴鼻,一般一个疗程7—14天。治疗慢性咽炎用上述药液滴鼻后,头后仰1—2分钟,使药物顺鼻腔而下,缓慢流向咽部。慢性鼻炎,咽炎是鼻腔,咽腔部粘膜的慢性炎性病变,长期全身应用抗生素无明显疗效,且副作用大。而粘膜吸收药物快,局部药物浓度高,多次给药,可维持药物治疗的有效量,故抗菌作用强,用药7—14天可愈。另外,本病属慢性顽固性疾病,要坚持治疗方能奏效,且治疗期间禁食烟酒,并避免有害气体刺激。
三、治疗过敏性鼻炎:可选用色甘酸钠眼液、奈敏维眼液、激素类眼液等。过敏性鼻炎是全身变态反应在鼻腔粘膜的局部表现,上述药物皆能有效的阻止组织胺在细胞内产生,降低血管的通透性,从而减轻或消除它的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。而长期口服这类药物易被胃肠吸收,亦易发生习惯性或副作用,局部用药并适时调换药品种类,可避免或减轻其副作用。
四、治疗面部疖肿:当疖肿有红肿热痛时,立即用红霉素眼膏外涂患处,一日3—4次,连用3日,并施以热敷,轻者热痛一日消退。由于人体自身有免疫防御机能,多数疖肿不需用药,当脸部疖肿局部红肿时,用红霉素眼膏外涂,可通过皮肤吸收而直接杀菌消炎。
五、治疗浅表组织损伤及溃疡:先用抗菌眼液外洗患处,洗净后用抗菌眼膏外涂,不要包扎,避免刺激伤口处,一般1—2日就可结痂。浅层组织损伤、溃疡时,用药物直接对其清创,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,同时起到了治疗作用。
六、治疗“烂口角”:当口角出现糜烂时,一方面口服核黄素治疗,另一方面用棉签蘸温开水洗涤创面,揩干,再涂抹上眼膏,可较快愈合。
七、治疗鼻疖:鼻腔内的小疖肿胀痛时,可用棉签蘸取抗菌眼膏,涂于鼻腔患处,并轻按鼻翼促使药物吸收。但此处为“危险三角区”,千万不可重力挤压。
八、治疗手足皲裂:冬季有些人手足发生干裂现象,可用热水洗净揩干,取眼膏涂于皲裂处,用胶布固定,可加速皲裂愈合。
眼科 俞飚